来源:公务员培训处        作者:县处三班 程建武        发布日期: 2018-10-31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和分享的这部书是《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之一,他的人生哲学、政治观点、治军方略、教育思想等方面对近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曾国藩天资平庸,却位极人臣,被誉为近代唯一的圣人。他的成功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学习意义。
在人生哲学方面,曾国藩一生遵循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人生信条。“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贯穿他整个的一生当中。曾国藩理念的核心,其实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曾国藩与一般儒生不一样的是,他坚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毛泽东对曾国藩这一点非常佩服。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人才方面,曾国藩把传统人才理论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而又独特的发现、培养人才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他提出的:转移之道、培养之方、考察之法。转移之道是指人才气质与能力方面的陶治提高;培养之方即教育引导、奖优罚劣、推荐委任、破格提拔等措施和方法;考察之法即指问事和考言二者并重,主张从多渠道去发现人才。用人方面,他突出“广收和慎用”四个字。广收就是对他所看重的人才不分才大才小,不分地域,不分身份,尊卑并用。慎用就是用其所长,量才为用。曾国藩的人才思想也成为近代中国人才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起点。
在军事上,曾国藩是以书生从戎,儒将领军,改革军制,独创湘军,为清王朝渡过前所未有的难关,延长了60余年的寿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也从此改革了汉人不能领军、参政的局面。曾国藩在军事方面影响深远更重要、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以儒学中的道德观念、纲常伦理去治军,去培植个人势力。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要使自己的地位长久不衰,就必须有兵权;要有兵权,就得培植自己的军队,使之绝对服从、忠于自己;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的纲常伦理、道德规范去教育下属,使之绝对服从指挥。
在教育上,以隆礼为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强调遵礼守法。知行并用,教育和实际生活要结合起来。西学为用也是她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他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这在当今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化世人的价值,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
在推行洋务方面,曾国藩从避害反应——自立自强的思想出发,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积极倡导推行洋务运动,设立翻译局,设专门学校,在他的主持下,制造出中国第一艘兵轮和第一台车床,炼治出中国近代第一磅火药和第一炉钢水,造就出中国近代一大批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他还奏派幼童赴欧美留学,产生了像詹天佑这那样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这些都在中国近代化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读了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曾国藩作为封建统制阶级的维护者,我们要根据他所处的历史背景、特定环境和条件来看待和认识他及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不应简单把他排斥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汉奸、刽子手和卖国贼,而应该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原则来分析认识他。
二是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有很多,但有的只是出现一时,有的却深深影响着后人,而曾国藩的思想言行直到今天,人们在思维及观念形态等方面或多或少受他的影响,曾国藩的思想尽管有他消级的一面,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但其积极的成分却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和借鉴。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学习研究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为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我的分享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