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风采 >> 党校记忆 >> 正文

忆红色学府: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的历史变迁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 2021-04-19


毛泽东创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立于人间烟火,独留闲定隐逸”,是大部分武汉人对万松园的印象。她南望华灯璀璨的武汉广场,东倚四季如画的中山公园,北靠烟火鼎盛的雪松路美食街,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谁能想到,城市的繁华之间,竟独留了这一片清净的万松极境。层层松翠掩映之下的,便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前身、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旧址。

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发端于火红的革命战争年代,始建于百业待举的1951年,1954年更名为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1958年与湖北省委初级党校合并、正式组建了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在湖北党校的发展宏图中,中南局党校起到了强基固本、立根铸魂的作用。她从一无所有的艰苦岁月里蹒跚起步,承担起中南6省的干部培训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为湖北党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薪火相传、奋飞不辍,湖北的干部教育事业,由点点星火到赤色燎原,中南局党校居功至伟。这段历史不应被忘怀、也不会被忘怀。此刻,让我们一同推开历史的闸门,走入中南局党校的壮阔长河。


革命战争时期干部教育的点点星火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早在1923年就在江西安源创办了党校。而湖北党校的发端,最早则要追溯到1927年毛泽东创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培养农民运动干部,被称为“农民革命大本营”,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农讲所开设有“农民教育”“农村教育”及相关军事课程,授课老师有毛泽东、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等。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农讲所培养了一批有马列主义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领导农民运动的优秀干部,大多数学员毕业后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在此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失败后,1930至193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又相继在阳新县龙港、红安县七里坪、洪湖市瞿家湾、房县城关镇、通城县塘湖镇、孝昌县小悟乡等地创办了湘鄂赣苏区红军学校、鄂豫皖苏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列宁学校、湘鄂西省委党校、中央军事委员会鄂北红色干部学校、湘鄂赣省委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主要讲授《共产党宣言》、土地革命大纲、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等,还讲国际形势、帝国主义与战争、工人运动,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军政骨干、抗战建国人才。革命形势的逐步严峻并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干部教育的点点星火在湖北各地燃起,为中南局党校的成立传下了红色血脉。


艰辛的办学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大区制度,中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便是武汉。面对干部严重缺乏、大多数干部理论水平低的状况,中共中央中南局决定创办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以提高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理论素养为主要目的,主要培训中南6省党政军县级以上干部。1951年8月,中南局党校与湖北省委初级党校几乎同时成立,邓子恢任中南局党校校长。学校设有组教处和秘书处,组教处下设组织科和教育科,秘书处下设秘书科、总务科、卫生所。学校在创办之初几乎一无所有,既没有办学用房,也没有办学经费,教员更是严重缺乏。第一期班是借用的原中行湖北学校、圣若瑟女中、武昌税务学校这3个地方开办的,教员主要由中南局各部负责同志担任,讲授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党的建设、党的各种政策等课程。学员热情颇高,都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但面对党校艰苦的学习环境,也有少数学生不敢相信:“为什么中南局的党校连这些问题也解决不了呢?”殊不知,这难得的几间教室和简陋的学生宿舍,都是校领导四处奔波、反复斡旋得来的。“借”不是长久之计,“租”亦只能解一时之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校只能“边上课边建设”。在中南局的正确领导和校领导的不懈努力下,中南局党校最终在万松园得以落成。万松园,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私家花园、洪水肆虐后无人问津的荒湖、满布茅舍草棚的贫民窟,历经沧海桑田,迎来了新的曙光,播撒下了红色火种、传承了红色血脉。从此四季更迭、春华秋实,与党校有关的故事,都在万松园这片灵秀之地展开。因青松遍植而得名的“万松园”,如今看来更是寓意深刻。青松的刚直挺拔、百折不屈,不正是对党校初创者们建校精神的生动写照么?

即使在那样艰难的办学环境里,中南局党校还是交出了一张张满意的答卷。1951年8月至1954年11月的3年时间内,中南局党校共办了4期训练班,培训学员1358人次。共有党刊4545件,教材5277份,校刊3526件,房屋15栋,交通运输工具23件,主要家具及事物用具7826件,主要文物及陈列品1662件……这里的一字一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党校初创者们的艰辛和不易。而借房办学的历史,也永远留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从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到湖北省委党校的华丽转身

1954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全国党校教育网,建立高、中、初三级党校。同年12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全国党校教育网正式建立。在此背景下,中南局党校于1954年11月正式更名为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成为上世纪50年代全国7所中级党校之一,由中央直属领导。有了中南局党校打下的基础,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的办学也逐步转向了正规化。其一,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组织处、校务处、哲学教研室、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室、党的建设教研室。其二,人员配备更加齐全。增加了大批干部,尤其是教学干部,教师数量大幅提升,不少学员都留校任教。其三,班次设置更加全面,培训规模显著提升。开设的主要班次有党务干部培训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教学研究班、宣教干部研究班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专业师资短训班。1954年10月至1958年7月共培训学员2185人。其四,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仅有教室、宿舍,还有图书馆、礼堂、俱乐部、花房、印刷厂等。这一时期中央全面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958年5月、10月,中共湖北省委先后下发了《关于省委初级党校与第五中级党校合并的通知》和《关于第五中级党校更换名称的通知》,正式宣布“中央第五中级党校从1957年8月1日起已下放给省委管理,改为湖北省委党校”。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功成身退,湖北省委党校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湖北省委党校秉承党校的优良传统,稳扎稳打、蹄疾步稳,于1959年率先在全国党校系统开展了研究生教育;于1962年出台了党校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工作条例——《省委党校暂行工作条例》,对党校的教学工作、学员管理、干部工作、总务工作、组织领导、党的工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1958年9月至1966年的8年间,湖北省委党校共培训轮训了各级党政干部和理论干部7438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年轮转到2020年。这一年,湖北省委党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党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湖北省委党校整体搬迁至武汉市盘龙城丰荷山。昔日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党校今日的湖北省委党校,将以新的身姿和气象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作出新贡献。


推荐文章

上一篇:校园夜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