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11月10日04版        作者: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姜涛        发布日期: 2022-11-10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湖北日报推出“报告精解”栏目,邀请省内专家学者精要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观点、重要论断和重大举措。本期栏目由我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姜涛解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程曼诗: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重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姜涛教授:“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提出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从提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到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再到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高质量”和“充分”并列前后摆布,表明既要注重扩大就业容量,更要注重提升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深刻体现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要求。
“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等。未来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全体人民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用足用好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扩容又提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本红利。同时,从经济循环视角看,就业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重要纽带,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需要多途径协同发力。从推动经济发展发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从优化就业服务发力,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从重点群体就业发力,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从推动创业创新发力,纵深推进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从破除就业障碍发力,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解决就业矛盾发力,强化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从优化就业环境发力,不断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