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频道 >>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 正文

郝华勇 | 学习好运用好贯彻好 “六个统筹”的方法论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郝华勇        发布日期: 2023-03-23

编者按:

近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郝华勇接受了湖北日报采访,对“六个统筹”的方法论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解读。采访内容如下:

内容摘要:

经济社会体系是一个普遍联系、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六个统筹”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方法论,有助于湖北推动经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六个统筹”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这既充分考虑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年度特征,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在贯彻“六个统筹”中锻长板、补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抢抓机遇优势,结合实际找准统筹结合点、平衡兼顾点,以“点”的突破汇聚为“线”的联动,进而凝结为“面”的合力。

“六个统筹”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方法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统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省也要求学习好、运用好、贯彻好“六个统筹”的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六个统筹”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郝华勇:

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六个统筹”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谋划推动经济工作的生动实践,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体现了我们党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和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

经济社会体系是一个普遍联系、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经济工作涉及企业、产业、区域、金融、贸易等诸多方面。正因如此,推动经济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台经济政策应避免孤立的“单打一”,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而要打协同的“组合拳”,增强各项政策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兼顾多重目标间的动态平衡,促进资源要素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时度效均衡。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深化并运用党领导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规律,动态适应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六个统筹”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科学方法论,有助于湖北推动经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六个统筹”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六个统筹”体现了怎样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郝华勇: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在统筹中谋划全局、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中掌握平衡、校准方向、赢得主动。“六个统筹”正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间节点、面临的形势任务而提出的科学方法论。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及时科学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是一以贯之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实注解。我们要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统筹衔接,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发展是在经济数量增长基础上伴随结构优化、效益提升而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增长方向、以增量优化推动结构升级,以效益提升培育发展动能。同时,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当前需求收缩突出表现在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消费能力偏弱、消费场景受限、民间投资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方面问题,这就需要抓住当前制约需求扩张的突出矛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释放国企、民企、外企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不断提高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质量和优化要素组合条件,从起点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均衡。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需要统筹兼顾,发挥政策间的协同互补效应,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这五个方面政策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充分体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经济运行的考虑,又强调政策彼此间协调配合,共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各地各部门在实施各项政策中,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打好政策“组合拳”,彰显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痛点,促进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来巩固和增强巨大市场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以国内的循环畅通和稳固的基本盘,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我国贸易、投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循环,都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主动对照相关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益,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眼下的工作,解决面临的紧迫问题,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又要有前瞻性思考、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宏观调控,为今后的发展做好衔接。

“六个统筹”着眼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等方面,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这既充分考虑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年度特征,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

将科学的方法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质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每一个“统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地在抓经济工作过程中如何一体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郝华勇:

“六个统筹”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湖北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学习运用贯彻好“六个统筹”的方法论,切实将科学的方法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质效。

首先要坚定信心。尽管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过程中的一切挑战,克服经济发展的任何困难,以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提振市场信心、畅通经济循环。

其次,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越是形势复杂严峻、安全风险点增多,越是需要统筹兼顾、增强工作预见性。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经济安全底线以及社会稳定底线。

第三,要系统把握“六个统筹”方法论、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斗目标,扭住“三高地两基地”重要任务,发挥经济大省、科教大省优势,从供需两端发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奋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在贯彻“六个统筹”中锻长板、补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抢抓机遇优势,结合实际找准统筹结合点、平衡兼顾点,以“点”的突破汇聚为“线”的联动,进而凝结为“面”的合力,为促进经济稳进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湖北日报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