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频道 >> 校(院)工作指导处 >> 正文

宜城市:党校建在“家门口” 党员教育“零距离”

来源:校(院)工作指导处        作者:宜城市委组织部、宜城市委党校        发布日期: 2023-06-07

近年来,宜城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省市委相关部署,坚持“以点带面、共建共用”原则,充分挖掘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党校建设,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向基层延伸。截至目前,宜城市挂牌成立镇级乡村党校8所,村级教学点9所,聘请专家讲师90余名,举办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人才6000余人次,基本实现农村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全覆盖,打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下好“一盘棋”,精心布局建阵地。优化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宜城市委高度重视,牵头抓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成立乡村党校的通知》,明确要求,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切实加强对乡村党校建设的领导,夯实工作根基。规范运行机制,推动全域覆盖。按照“市级抓统筹、镇级抓整合、村级抓创建”的工作要求,在综合研判全市190个行政村区位优势、特色产业、党员数量的基础上,探索实施“1+N”培训机制(每镇1个乡村党校,分设N个教学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全域开展教育培训。用好优势资源,实现阵地前移。统筹曾洲村政治生活馆、黄冲村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莺河村农旅文化景区、新街村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及特色产业基地,将共同缔造、绿色发展、文明善治、乡村振兴、红色元素植入乡村党校建设,在8个乡镇分别打造9个有特色、有亮点、作用发挥好的村级教学点,开展集中式、体验式现场教学,由点到线、串珠成链,推进党员教育“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让乡村党校成为壮大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弹好“协奏曲”,整合资源强保障。规范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由镇党委书记兼任乡村党校校长,分管党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及市委党校教师骨干兼任乡村党校副校长,组织委员统筹日常工作,以体系建设强化从严管理、规范治理。融合专兼师资力量。突出“党校姓党”政治属性,采取“专兼结合、兼融并蓄”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宜城市委党校选派骨干教师与8个乡村党校结对,每季度至少到基层一线讲授1堂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精品课程。聚焦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领域,从退休干部、身边典型、“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中遴选师资,组建100余人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师资队伍,每月至少开展1次培训活动。强化培训经费保障。统筹整合乡村党校建设资金来源,以市管党费划拨、镇级财政支持、教学点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乡村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确保乡村党校有醒目牌匾、有领导机构、有规章制度、有教学计划、有电教设施、有党建书籍、有培训档案、有经费保障。按照每个乡镇每年1万元的标准,从市管党费列支用于乡村党校日常教学管理、培训教材开发等,保障乡村党校正常运转。

讲好“微课堂”,质效并举促振兴。贴近基层,课程设置接地气。坚持突出政治引领、切合基层实际、体现党校特点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实现政治理论与业务实践相结合。乡村党校结合各地特色,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推行党员“点餐”、党校“下单”、名师“下厨”的方式,针对不同领域党员,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套餐”,实行“对门培训”“对口培训”“对接培训”,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人才来得了、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实用管用,教学内容真受用。新街村教学点、曾洲村教学点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典型宣传融入教学内容,把农村党员干部人才“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作为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党员的特点,按需施教,丰富内容,寓教于乐,不断拓展党员教育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让农村党员干部人才始终学在一线、干在一线。易学易懂,形式多样有特色。黄冲村教学点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林果种植、共同缔造等重点工作,在农忙时节,采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开设党员集中在哪里,党校课堂就设在哪里的“移动课堂”,把教学点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推动农村无职党员现场学。小河分校、民主教学点畅通培训渠道,延伸培训链条,搭建“指尖课堂”,利用微信、钉钉等载体,不定期向农村党员干部人才发送学习资料、推送学习链接,打造将学习线路从“会场”延伸到“现场”的“实践课堂”,推动农村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