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员工作处(公务员培训处)        作者:2023年秋季学期第1期年轻干部班:吴熙垚、彭小萍 摄影:田园        发布日期: 2023-10-19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
从渤海之滨到太行山麓,从冀中平原到塞外山城,镌刻着燕赵儿女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
学员集中参观石家庄城市馆。
10月11日至16日,在省委党校的安排下,2023年秋季学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赴河北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白洋淀教育基地、雄安新区管委会、石家庄城市馆、正定塔元庄、正定古城南城门等地开展现场教学,锤炼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
一次次生动鲜活的现场教学,一场场直抵人心的教育洗礼,学员们充分展现出了“燃”的激情、“实”的学风、“严”的纪律。
正定塔元庄村,学员参观图片展了解村庄变化。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深刻领悟到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汲取了前行动力,接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为湖北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青春力量。
正定雄安,汲取思想伟力
1982年春天,习近平同志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高产穷县”河北正定工作。
此后的1000多个日夜里,他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与正定县委“一班人”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正定“大包干”、人才九条“招贤榜”、“半城郊型”经济、旅游业重大“转型”、六项规定……习近平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大刀阔斧的步伐,开启了正定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
正定古城南城门,党校老师开展现场教学。
“正定是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他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参观完正定古城旅游厕所等便民设施后,学员马聪感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全心全意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情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从正定塔元庄村到雄安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给年轻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
学员在雄安新区管委会门口合影。
“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人民真挚朴素的情感带到哪里,就把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践行在哪里。”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探访时,学员马坤目光炯炯。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谋定快动,久久为功。
“细火慢炖得真味,日月雕琢成山河。”学员杨涛感慨,新区建设慢与快相得益彰,雄安留下引人深思的时间哲学,体现的是人民领袖“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指引年轻干部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柏坡湖畔,追寻“赶考”故事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群山环抱中的西柏坡翠柏苍郁、朝气蓬勃。
这里土地丰沃,村落静谧,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里被赞誉为“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
西柏坡纪念馆,党校老师开展现场教学。
10月11日到12日,全体学员认真聆听《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课堂教学后,赴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廉政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参观学习。
身临红色故园,更感历史如镜。
西柏坡纪念馆,学员驻足聆听讲解。
“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几间土坯灰沙垒就的农家小屋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在中共中央旧址,学员陈丹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瞻仰,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补足精神之钙,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团结一心,艰苦奋斗。”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西柏坡纪念馆,学员通过图片实物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当年,生机勃勃的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背着行囊,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西柏坡纪念馆,学员秦健感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答好新的赶考路上的“考卷”。
抗日战场,感悟群众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在辽阔的冀中平原上,活跃着一支支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他们毙敌于无形,敌人却不知道子弹来自何方。他们穿梭于地上地下,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教学现场。
10月13日上午,位于河北保定市西南30多公里处的清苑县,学员们探访冉庄地道战遗址,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冀中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实地走访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著称的冉庄地道。
冉庄地道全长16千米,宽仅0.7到0.8米,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四通八达、上下呼应的地道网,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首歌现在听来依然热血沸腾,鲜明的人物形象,记忆犹新。”在纪念馆参观时,学员张磊哼唱着经典影片《地道战》的插曲,眼前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让他感慨万千,“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门口,党校老师进行现场教学。
“一个小小的村庄,一群普通的百姓,创造出神出鬼没的地道战,让日军最后‘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靠的是群众的力量。芦苇纵横的白洋淀里,雁翎队没有先进的武器弹药,为何令日寇闻风丧胆?靠的是群众的智慧。”参观完冉庄地道战和白洋淀教育基地后,学员李山虎感慨,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革命历史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在前进的征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晚上举办的学员论坛上,大家分享交流学习体会。
风雨兼程赶考路,击鼓催征再出发。
以河北学习之行为新起点,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将细照笃行、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实际行动参与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