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党校声音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向瑞雪 |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历史向度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东湖观点        作者:文史教研部 向瑞雪        发布日期: 2023-11-13

28050

编者按

2023年11月4日,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东湖观点栏目发表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师向瑞雪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⑬〕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历史向度》,现予以转载。

全文如下

文化思想对人们认识文化并开展文化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会议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理解其背后的历史逻辑,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把握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和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凝练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经世品格。中国古代传承千百年的优秀文化思想中,经世致用是传统儒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先贤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等,无一不彰显这一文化精髓。古人探索“明体达用”的路径,贯穿于“力行致知”的个人修养、崇尚实学的学术追求以及“居官临民,务在济世及物”的为政理念中,包含了强烈的实践性。可以说,“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作为方法论,是从赓续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古人实践创造的智慧结晶。

同样,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提出“社会生活决定人们的思想文化,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源于社会生活”,强调“从物质实践出发”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凸显了文化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性方面的高度契合,使得二者相结合成为可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该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突显了其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实践性,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实践伟力。

“明体达用”中包含了“体”“用”一对关系,在“明体达用”的表述中表明了二者的递进关系,“明体”的前置揭示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用贯通”则显示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体用观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变化不断发展的。从文化与文化应用的关系来讲,“体”“用”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解读。古代传统文化体用观中,以经史等儒家经义为体,以治理国事、关注社会为用。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性的理论品质基础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强调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鲜明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体”,“用”于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理论指导,科学地回答时代问题。在文化思想方面,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体”,“用”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是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论断。在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我们要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为“体”,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文明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体”,“用”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二者共同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经由“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同时,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中,融入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人类现代文明中。让中国文化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

荆楚网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