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校(院)党史学习教育专班材料宣传组        发布日期: 2021-10-24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省行政学院
党史学习教育简报
第36期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0月20日
【我心向党·体会交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 郭群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发展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毛泽东同志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角度论述过这一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用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抗御资本主义,打了败仗;中国人从西方资产阶级的武器库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多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也败下阵来。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使中国人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武器。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第一仗就打败了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蒋介石在长征路上对红军的拦阻,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打败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最后结束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从理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从红船中走来,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文章将“红船精神”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之源,是党创立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逻辑。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积聚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小岗精神、拓荒牛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形成了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伟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谱写了一首又一首时代赞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红船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了丰富的精神力量,要教育全党汲取精神力量,迈开前进步伐。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光彩夺目,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尚永恒的精神品质,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青春常驻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精神丰碑,它深深地篆刻着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着始终赓续不绝、绵延相传的血脉基因与奋斗密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传递着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特质,表达着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人民等内涵特征。新时代续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学习中领悟和伟大实践中养成,不断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凝聚全党全国力量共同奋进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气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守。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建党精神对共产党员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引导着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矢志不渝地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建党精神有利于培育党员群众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与使命的担当者。
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2021年秋季学期年轻干部培训二班 李习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精神之源来自其内,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凭着一股革命与不怕牺牲的强大精神,经历百年仍风华正茂、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一股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总书记的这种概括是有逻辑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认知层次,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了我党强大的思想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目标层次,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目标,展现了我党之所以强大的政治优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特质层次,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了我党强大的精神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主体层次,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品格高尚、心系人民的特质,展现了我党强大的道德优势。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虽然各有侧重,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的,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
路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在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和升华的伟大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是充满艰难和曲折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险之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正是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的时代主题下,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各个因素开始孕育和形成,并在不断地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追忆建党时期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从“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的李大钊,到“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以及“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等等,他们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
风劲帆满海天远,雄狮阔步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根基,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石。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标志,逐渐从认识马克思主义到服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过程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随后,一大批(如李达、董必武、林伯渠等)在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的先进青年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先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使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中国工人阶级也逐渐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出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础。
玉不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方成钢。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蕴含了优质基因与强大文化生命力,成为滋养精神谱系的沃土,使伟大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1921年建党时全国共产党员只有58人,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无产阶级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党的奋斗目标。1922年7月党的二大召开,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健全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探索过程,在实践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在精神上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活动,红军战胜千难万险,长征两万五千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认识真理,掌握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其初心和使命,“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从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从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到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笃行,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始终坚持与各种反对势力进行坚决斗争,陈乔年面对狱中酷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瞿秋白、萧楚女等先烈高唱《国际歌》步入刑场,因为他们坚信“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先后参加重大战斗40余次,身上负伤38处,他说“共产党员就是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党牺牲,无比光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其中,对党忠诚,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不负人民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深厚情怀,而且是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的实际行动,这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来源。
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在创造建党伟业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鲜明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主线,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新的伟大征程上,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我们就一定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