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党校声音 >> 正文

赵翀 | 抓牢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日期: 2025-04-01

编者按

3月29日,《湖北日报》第07版论丛刊发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赵翀理论文章——《抓牢推进支点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现予以转载。

1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加快建成支点,需要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对支点建设影响重大 


支点建设的核心是通过科创、产业、交通、制度、生态、文化等多重战略要素的协同配置,实现发展的整体提升,而干部则承载着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使命。一位地方领导干部表示:“在推动工作时,自己可以发挥‘增压器’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减压器’的作用。”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怎么样,对支点建设的成效有着重大影响。

干部在支点建设中发挥着先锋引领和思想更新的先导性作用。首先是发挥先锋引领的“头雁效应”。支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常规的行政手段难以有效推进。领导干部能否亲身示范,发挥“头雁效应”,将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强化支点意识,推动支点建设,干部不能只喊“给我上”,要多喊“跟我上”。其次是推动思想观念更新的能力。面对一些前所未有的支点建设任务,干部可以通过持续学习,超前预判并长期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业态。例如,杭州之所以能孵化出火遍全网的“六小龙”,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地干部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了解得很深很透。有投资者反映:“跟杭州干部谈项目,既不需要做PPT、BT(商业计划书),也不需要展示什么证书。”

干部在支点建设中发挥着执行保障和组织动员的基础性作用。首先是发挥政策执行的“压舱石”作用。支点建设涉及多方面深刻变革,需要强大执行力作支撑。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操盘手”,不同能力素质的干部完全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展导向和发展效果。其次是发挥组织动员的关键作用。干部是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深化省内协同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区域合作的重要群体,能够带动全社会形成支持湖北支点建设的积极氛围。

必须明确,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所发挥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这不是说搞“独断专行”,而是要体现在对各类发展主体的精准服务中,体现在对“思虑而不过虑、到位而不越位、有为而不滥为”的尺寸把握中。


支点建设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快建成支点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也对全省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标志着从单一发展维度向多重价值目标的转变,需要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担当、奋力作为,这就要求全省干部必须明晰发展目标,深刻认识到推进支点建设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在精神状态上要勇于争先进位。支点建设服务于湖北跨越赶超和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这就要求全省干部必须摒弃小富即安的发展意识和“铺摊子”“堆块头”的发展积习,树立起敢闯敢拼、敢争第一的精神状态。

在能力上要提升服务支点建设的专业素养。支点建设的策源力是创新,必须加快推动传统发展路径向依靠新技术新要素新业态转变,这就要求全省干部必须深研前沿知识与产业趋势,掌握数智治理力、创新生态构建力等新能力。

在干事创业上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支点建设以质量效益为导向,需要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这就要求全省干部必须将民生福祉、生态成本和廉政风险纳入支点建设全过程通盘考虑、整体部署。


对标对表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推动干部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细化责任分解,坚持系统推进,注重总结规律,激发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内生动力,优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动以学促干、以干促学,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党的创新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聚焦聚力支点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探索形成与支点建设相匹配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领导班子配备模型”,持续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拓宽干部“站位大局看支点”的视野。例如,江苏南通实施跨部门、跨地域、跨体制的“三跨任职”,选派干部到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交叉任职,仅一年就带回制度创新成果几十项。依据“七大战略”的要求优化专业人才跟踪培养机制,积极倡导干部回归专业岗位,抓好实践型人才的定向培养。根据支点建设需要科学研判干部总量、结构、现状和未来需求,从源头上提升干部招录匹配度。

以科学考核引领支点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根据支点建设需要及时增减考核指标,科学合理提升支点建设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例如,强县工程考核作为基层工作开展的重要指挥棒,应考虑提高其绿色指标占比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把“破立并举”的原则贯穿政绩考核始终,对于因更新旧产业而造成经济数据下滑的,适当延长考核周期,给予地方转型发展公正评价。完善“实绩”识别评价机制,更加注意将地方债务有效性、平台公司项目后续运行情况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健全不担当不作为监督惩戒机制,细化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明确“下”的标准、打通“下”的通道。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广大干部在支点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弘扬优良传统,营造有利于支点建设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延伸、向新兴领域覆盖的有效制度,强化干部为民意识、效率意识,及时察民情、解民忧。进一步规范基层请示汇报工作,加快形成“督考一体化”制度,减轻基层考核迎检负担。以开展“清廉湖北”建设行动为契机,全面排查支点建设中的风险点,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锐意进取的社会生态。